宣威火腿是云南省著名特產(chǎn)之一,素以風(fēng)味獨特而與浙江金華火腿齊名媲美,蜚聲中外。宣威火腿,因產(chǎn)于宣威縣而得名。它的主要特點是:形似琵琶,只大骨小,皮薄肉厚肥瘦適中;切開斷面,香氣濃郁,色澤鮮艷,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,肥肉呈乳白色,骨頭略現(xiàn)桃紅,似血氣尚在滋潤。 其品質(zhì)優(yōu)良,足以代表云南火腿, 故常稱“云腿”。宣威火腿馳名中外,早在1951年的國際巴拿馬博覽會上榮獲金獎,成為云南省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名特食品之一。1923年在廣州舉辦的全國各地食品比賽會上, 獲得各界人士的好評, 在這次會上,孫中山先生口嘗了宣威火腿,覺其色鮮肉嫩,味香回甜,食而不膩,備加贊賞,留下了“飲和食德”的題詞。以宣威火腿制成“云腿”罐頭的工廠,也取名為“德和罐頭廠”。從此宣威火腿名聲大振,遠銷東南亞和港澳地區(qū),現(xiàn)在還出口日本和歐美一些國家。宣威火腿得名是依縣名而來的。雍正五年(公元1727年)裁土司安于蕃所轄各營火地從高坡頂以下,再割原威寧屬地可渡河以上,并沿用明征南大將軍傅友德于洪武十五年(公元1328)所設(shè)“宣威關(guān)”關(guān)名為縣名。從那時,宣威屬地所產(chǎn)火腿當(dāng)然也就叫“宣威火腿”了。由此可知,冠名“宣威火腿”至今已有274年的歷史了。但實際上,宣威得名之前呢?腌制火腿肯定早已久遠了。宣威歷史上,中央王朝曾有兩次大的南征,留下了大批屯軍和伴隨而來的移民。這些人大都來自江浙、蘇北一帶,給宣威帶來了中原地區(qū)先進的文化和生產(chǎn)技術(shù),帶來了金華、如皋腌制豬腿的方法,再加上宣威特有的氣候水土,使得宣威火腿獨具一格,色香味齊全,同南腿、北腿并肩稱王,三足鼎立。宣威火腿歷史源遠流長。明清時,宣威火腿已是居家用戶常備的了,但上市銷售量較小,即使銷售,也僅僅只是為了換回一點日常零用品。宣威火腿誘人的魅力使得多少人傾心,清人曾懿曾寫過一本《中饋錄》,專節(jié)介紹過宣威火腿的腌制方法,讓世人了解宣威火腿。這本書的寫作,無疑說明了,至少清道光年間,宣威火腿已美名于世了。宣統(tǒng)元年(公元1909),浦在廷等人開風(fēng)氣之先,創(chuàng)辦了“宣和火腿股份有限公司”,總號設(shè)在宣威,并在昆明等地開辦了分號。民國九年(公元1920),浦在廷成立了“大有恒”商號,火腿及其罐頭是主要經(jīng)營商品。民國十三年(公1924年),浦在廷又辦“浦在廷兄弟火腿罐頭公司”專制罐頭。浦在廷的生意越做越大,分號及辦事處已設(shè)到昆明、成都、重慶、廣州、北京、上海、漢口、香港、新加坡、澳門、緬甸等地。獨特的風(fēng)味,爽口適胃,贏得了大眾的贊譽,特別是在廣州的參展會上,一炮打響,眾名人紛紛題詞褒揚,其中尤以孫中山“飲和食德”最為榮耀。宣威火腿錦上添花,盛名海內(nèi)外。宣威廠家一時大起:“大有恒”、“義信成”、“祫豐合”、“中常公司”專門生產(chǎn)火腿罐頭,“利源通”、“義信成”等廠家以銷售宣威火腿及罐頭為主。據(jù)民國《宣威縣志稿》載,當(dāng)時一年銷出省內(nèi)外火腿就有六十萬斤,銷往各地罐頭就達三十萬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