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過橋米線”,是云南風(fēng)味小吃之一。滋味鮮美,吃法獨特,素負盛名。
云南米線可分兩大類,一類是大米經(jīng)過發(fā)酵后磨粉制成的,俗稱“酸漿米線” 工藝復(fù)雜,生產(chǎn)周期長。特點:米線筋骨好,滑爽回甜,有大米的清香味,是傳統(tǒng)的制作方法。另一類是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,靠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,稱為“干漿米線”。干漿米線曬干后即為“干米線”,方便攜帶和貯藏。食用時,再蒸煮漲發(fā)。干漿米線筋骨硬,咬口,線長,但缺乏大米的清香味。
過橋米線,以其制湯考究,吃法特異,滋味鮮甜清香,咸淡相宜而成為云南特有風(fēng)味小吃。過橋米線主要以湯、肉片、米線再加佐料做成。湯用肥雞、豬筒子骨等熬制,以清澈透亮為佳;將雞脯、豬里脊、肝、腰花、鮮魚等切成薄片,擺入小碟;米線則以細白、有韌性者為好;同時備有豌豆尖、黃芽韭菜、嫩菠菜等。吃時,以大“海碗”盛湯,加味精、胡椒、熟雞油,湯滾油厚,碗中不冒一絲熱氣。湯上桌后,將鴿蛋搕入碗內(nèi),繼將肉片氽入湯中,輕輕一攪,霎時變得玉蘭片似的雪白、細嫩。然后放入鮮菜、米線,配上辣椒油、芝麻油等,便可食用。碗中紅白黃綠相交輝映,奇香沁人,使人胃口大開。
過橋米線之名,一說是吃米線時,米線在兩碗之間搭成一座不斷線的“橋”,因而得名;一主則是個饒有風(fēng)趣的傳說:古時有位秀才在蒙自南湖中的小島上攻讀,他賢惠的妻子為他送飯,路遠,常涼了。一天,她提了一罐雞湯去,到那里還熱乎乎的。原來厚厚的雞油把熱氣保護住了。她由此受到啟發(fā),常用雞湯燙米線給丈夫吃。她送飯時進入湖心要過橋,因而有人就稱為“過橋米線”,一時傳為美談。